
發布時間:2022-06-30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
普通話與我們朝夕相伴
你了解它嗎?
普通話的定義
普通話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另一個稱呼,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通用語。
普通話的歷史沿革
清末
清末已出現"普通話"一詞,清廷1909年規定北京官話為"國語"。
民國
1918年經過多次調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國家認可的國音“注音字母”,并于1919年編輯出版了《中華民國國音字典》。
1923年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于現代中國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語音。
193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國音常用字匯》,為確立國語的標準提供了范本。
共和國
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標準后于1955年向全國推廣。
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為什么要推廣普通話?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大力推廣、積極普及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有利于消除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對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增強凝聚力。我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推廣普及普通話,能夠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增進各民族各地區的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統一的大市場。
推廣普及普通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于貫徹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方針,有利于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信息技術水平是衡量國家科技水平的標志。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是提高中文信息處理水平的先決條件。推廣普及普通話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動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普通話是現代民族的共同語言
是現代漢語的標準語
也是我們國家的通用語言
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團結
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
它看似平凡
但卻也同時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
你的普通話標準嗎?
快來一起參加普通話繞口令挑戰
看看你能過幾關↓↓
經過普通話繞口令挑戰
你對自己的普通話水平滿意嗎
全面貫徹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構建和諧語言生活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從現在做起,從我們做起吧!